植樹造林已經是南垣鄉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,全民參與。該鄉屬于純農業鄉鎮,滿山的核桃樹成了天然的綠色屏障,也是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。近年來,全鄉每年以10萬株的速度發展核桃樹,目前已經形成了公路沿線11個基地,去年核桃總產值達到1200萬元,農民切實嘗到了核桃產業帶來的甜頭。在今年的春季造林中,該鄉把造林工程與新農村建設中的培育支柱產業相結合,根據群眾的意愿將核桃作為產業的發展重 點,今年新栽核桃13.7萬株,涉及到新農村重點推進村4個和公路沿線的5個村,受益農戶564戶。通過核桃園示范通道工程,使南垣鄉三年內率先達到人均300株核桃,力爭10年后人均核桃增收1萬元。
為了真正做到栽一處,活一處,受益一處。該鄉采取了有效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。一是“一把手”負總責,層層分解任務,落實責任。把造林任務進行量化分解到每個村、每個班子成員人頭,并具體到村組地塊、種植標準、栽植間距、栽植人員、責任人以及完成時間,做到任務明確、責任清楚,不斷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。二是突出重點,打造亮點。在力爭全鄉核桃全覆蓋的基礎上,打造出7個核桃精品園區,新發展與管護并重。三是嚴把質量,考核分明。采取專業隊的形式,由林業部門和鄉里統一驗收,對于老齡核桃樹的管護,一方面挑選有經驗的農戶對基地進行集中統一管護,一方面組織群眾對外出務工的栽植戶進行義務管護。將造林作為班子成員的考核內容,對于不負責任、拖延進度的鄉、村干部給予嚴厲懲處。(記者 賈曉梅 通訊員 劉冉玲)
來源:臨汾日報
【責任編輯: 付基恒】
責任編輯:臨汾新聞網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