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寧縣屬國定貧困縣。多年來,全縣由于經濟結構單一,農民科技意識薄弱,沿襲傳統的耕作經營方法,廣種薄收,靠天吃飯,農民收入甚微。2000年以來,該縣縣委、縣政府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,全面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,按照發展精品林果基地,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思路,充分發揮經濟林建設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。根據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農業資源,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,大力發展以桃樹為主的經濟林建設,努力培植全縣的主導產業。
大寧縣縣長程明溫表示,今年我們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,發揮區域特色優勢,緊緊圍繞“垣面干鮮果,沿川菜和苗,坡地種苜蓿,西瓜創品牌”的思路,集中項目優勢,集中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堅定不移地推進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,實現區域化布局,專業化生產,規模化發展,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,逐步形成區域產業發展的格局。
為讓人們知道大寧“除了西瓜還有桃”,該縣大力發展桃樹產業,一是典型引路,政策推動,全面發展。他們按照“村有典型戶、鄉有示范園”的思路,穩扎穩打,依靠典型帶動,加快桃樹產業發展,確保建一片、成一片、富一片。在扶貧政策上予以大力傾斜,進一步統一思想,擴大規模,向精細化、縱深化、規模化推進。二是整體打包,科技拉動,引進人才。該縣采取整體打包的方式,擴大對外技術的交流合作,拓寬與科研院所、大專院校的聯系渠道,加強技術協作,把先進的技術引進來。同時,讓農民走出去,用好現有人才,培育鄉土人才。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培訓,普及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,使桃樹生產管理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。三是依靠龍頭企業驅動,實行產業化運營。在搞好桃樹生產的同時,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知名商標,進一步推廣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,鼓勵興辦龍頭企業,對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,延伸農產品產業鏈,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。該縣堅持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道路,成立了天德有機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,以此為龍頭,積極培育自己的品牌,并對沙紅桃、黃金梨等產品注冊了“天德”商標。生產過程中,該縣組織果農嚴格按照有機果品生產要求轉換生產方式,申報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,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水平。為減少市場風險,該縣和隰縣的一些果品加工企業簽約合作,在鮮桃集中采摘期,除一部分走上水果市場外,更多的由加工企業來集中收購,實現深加工,通過強強聯手、合作雙贏的方式延伸農產品產業鏈,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,促進農民增收。(記者 田青松 通訊員 李明珠)
來源:臨汾日報
【責任編輯: 付基恒】
責任編輯:臨汾新聞網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