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7月14日訊(記者 李晶)近日,記者從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建工作推進會上獲悉,2015年,全省安排了8.5萬戶改造任務,截至6月底,已分解到戶7.97萬戶,分解到戶率93.75%。
我省農村多處于山區,常見的房屋結構大部分是窯洞(土窯、石窯)、土木結構房屋、石木結構房屋等,尤其是偏遠的山村,受經濟條件影響,房屋年代久,結構性能差,大多屬于危房,幾乎沒有抗震能力。為此,今年確定40個重點區域進行危房抗震改造。
改造任務中,太原、大同、長治、朔州、晉中、運城、忻州7個市已全部分解到戶;開工3.78萬戶,開工率44.52%,太原、呂梁、晉中、大同、運城5市開工率已過半;竣工5234戶,竣工率6.16%,運城、晉中、臨汾3市竣工率較高。“今年我省提出的重點是在危房改造的基礎上,加強農房的抗震。”省住建廳村鎮處副處長郭創說,我省將對26個抗震設防烈度8度的縣(市、區),16個地震重點危險區的縣(市、區)進行抗震改造,對于這些區域,各級部門將給予傾斜,單列任務。
推進會結束后,70多位來自地震高烈度設防區和地震重點危險區,從事住建的部門負責人參觀了元泰抗震農房。冬暖夏涼、抗8級地震、可菜單式選擇房屋結構及設備體系、室內配有上下水、衛生間進房……據介紹,這種生態抗震農房是住房和建設部指導研發,也是住建部的重點工程,除節能、環保外,還可以配有新風系統、地暖系統、太陽能系統等。
責任編輯:席沛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