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對于“春江水暖鴨先知”的溫柔,夏天濃郁的氣息來自太陽的熱烈。夏天的陽光,光線異樣稠密,明晃晃的很是刺眼。特別是在中午,走在街上灼熱的烈焰中,一陣風吹過來,就挾著一股熱浪,一波一波地往身上涌來。陽光好像不是灑下來的,而是打在身上、手臂上。烈日炙烤著大地的每一寸肌膚,空氣中彌漫著濃度很重的熱氣,讓人無法喘息。難怪有人要把夏天稱為“苦夏”。
“綠樹陰濃夏日長,樓臺倒影入池塘。水晶簾動微風起,滿架薔薇一院香。”除了兇猛的陽光,霸道的還有綠色。“朱明時節櫻桃熟,卷簾嫩筍初成竹。”夏天是生命茁壯成長的季節,院墻里的樹木早已經是蔥綠欲蓋、枝枝蔓蔓了。抬眼觀,遠處、近處,初春時節枝頭上那醉人的淺綠淡黃已在不覺然中悄悄溜走,滿眼間是一片一片、簇簇擁擁的深綠。在風中,這些綠們伴著陣陣自鳴得意的“簌簌”聲音作響,宛若向人們昭示著這個世界是它們的了。“長夏江村風日清,檐牙燕雀已生成。蝶衣曬粉花枝午,蛛網添絲屋角晴。落落疏簾邀月影,嘈嘈虛枕納溪聲。久拼兩鬢如霜雪,直欲樵漁過此生。”這樣的日子,誰人不愿享有?
天熱自然要避暑,民間有飲伏茶、曬伏姜、燒伏香等習俗。大暑時節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,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。蛙鼓陣陣,百蟲聲聲。古歷書向有大暑時“腐草化為螢”之說,顯然是謬誤,但是鄉村的夏夜,樹林里,草叢中,螢火蟲翩翩起舞,忽明忽暗,與夜空閃爍迷離的星光交相輝映,給夜色帶來動感,又增添幾分曠遠,把夏夜點綴得更加美麗。在夏夜,看流螢飛舞,也不失為一樂事。
炎熱的大暑時節,也給人們在茶余飯后吟詠提供了良機。外出納涼,是古代詩人經常描寫的題材。楊萬里《夏夜追涼》詩云:“夜熱依然午熱同,開門小立月明中。竹深樹密蟲鳴處,時有微涼不是風。”以淡淡的幾筆,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。“何以消煩暑,端居一院中。眼前無長物,窗下有清風。散熱由心靜,涼生為室空。此時身自保,難更與人同。”作為現代人,在酷暑的日子可以深居簡出,享受空調的切膚涼爽,領略網絡時空的神秘快感,如此,又怎么會覺得暑之苦呢,又何來吟詠之樂呢?
生活總是以不同的形式,展開它的另一個層面。夏天的陽光,給了我們又一輪季節的感受。在夏天廣闊的田野阡陌上,我聞到了撲面而來的芬芳。“不但春妍夏亦佳,隨緣花草是生涯。”夏日靜好,有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”的艷麗芙蓉圖,有“清江一曲抱村流,長夏江村事事幽”的寧靜水鄉風景……
一個漫畫家曾在他的漫畫里說,年輕人啊,總有用不完的夏天。感謝生命萬物,感謝流水詩意,讓你我的生活常常充滿希冀。
(任崇喜)
來源:臨汾日報
【責任編輯: 劉靜】
責任編輯:臨汾新聞網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