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新聞網訊 2015年以來,鄉寧縣按照“保基本、強基層、建機制”的要求,以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目標,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,全面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,不斷促進衛生事業健康快速發展,為群眾帶來更多的實惠。
該縣主要抓了五個方面工作:一是進一步引深縣級公立醫院改革。投資2.8億元完成了新醫院主體建設工程,2016年投運后,將中醫院遷至縣醫院舊址,徹底改變縣級公立醫院辦院條件。縣財政每年拿出200余萬元,將在職人員基本工資補助標準由原來的60%提高到80%。縣級公立醫院實行全部藥品零差率銷售,縣財政按15%(中藥按30%)補償363.79萬元。在重點專科建設方面,確立縣級重點專科和市級重點專科9個,制定了績效考核實施辦法,按70%基礎性績效工資和30%獎勵性績效工資進行考核兌現,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收入與醫療服務技術水平、質量等考核結果掛鉤。建立了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重點的收費、檢驗、影像以及體檢、財務管理等信息系統,與太原、北京等地醫院建立了協作關系,聘請專家指導,有效提升重點專科建設水平。二是進一步推進全民醫保體系建設。在大病保險試點工作上,認真執行省、市重大疾病補償方案,實行付費方式改革,對30個病種開展了單病種支付結算,補償比例達70%。啟動實施了新農合省級醫院就醫即時結算工作,在縣醫院開展單病種付費病種20種,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病種50種。在擴大覆蓋面上,2015年全縣新農合參保177810人,參保率98.52%,實現了全縣182個行政村全覆蓋。新農合住院費用最高支付限額15萬元,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縣級醫院達75%以上,鄉鎮衛生院達85%以上。補償住院患者16137人次,補償金額3954.14萬元,切實緩解了群眾就醫負擔。三是進一步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機制。全縣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通過網上采購結算平臺采購基本藥物,采購額達1418.97萬元,財政補償212.88萬元。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形成的缺口,縣財政按30%予以補償。多年來建設形成的債務,縣財政拿出808萬元給予化解。投資40多萬元,完成了8個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。同時,鄉鎮衛生院在職人員實行全額財政工資,為182名在崗鄉村醫生交納新農保6.55萬元,解決了162名年滿60歲并連續在村衛生室工作10年以上的離崗村醫和20名歷史遺留小集體人員的養老問題。四是進一步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。利用衛生信息平臺,通過開展對口支援、專家帶教、技術會診等多種方式,將縣級醫療機構的人才、資源、技術、管理下沉到基層鄉鎮衛生院。2015年,從縣級公立醫院重點科室抽調骨干組成10支醫療隊,對基層衛生院開展對口支援活動,邀請10名省市專家,深入基層衛生院帶教,使群眾看病就醫更加便捷。在分級診療試點工作上,確定了79個病種在縣域內醫療機構實行分級診療按病種支付結算。截至目前,縣域內醫療機構已涉及補償52個病種、2133人次、397萬元,進一步推動了基層首診、分級診療、雙向轉診的就醫新秩序。五是進一步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。在人均經費基礎上,根據工作實績上浮0.8%-1%,基本公共衛生工作任務按比例分配給村衛生室承擔,按月發放補助。充分發揮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聯動作用,將基本藥物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全面置于平臺運行,實現了醫療資源的最大化共享。扎實開展公共衛生服務,累計建立居民健康電子檔案228331份,建檔率95.13%。對13043名高血壓患者、1338名糖尿病患者、773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以及15671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了免費健康管理,對16758名農村適齡婦女進行了“兩癌”篩查。農村孕產婦葉酸免費發放、住院分娩補助、出生缺陷防治等項目全面實施,疾病預防和婦幼保健“五苗”接種率均達99.7%以上,孕產婦和兒童兩個系統管理率達85%以上,全面提升了公共衛生服務水平。(張鋒)
責任編輯: 吉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