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6日上午8點30分,臨汾經濟開發區坂下社區,警報突然拉響,“地震來了,大家不要慌,市民可以利用衛生間、三角區等空間狹小的堅固地方避險,將身邊的物品頂在頭上,注意保護好頭部……”說罷,警報聲再次響起。
只見各單元的志愿者正帶領居民快速有序地撤離樓房,兩分鐘的時間,居民們有的抱著小孩,有的攙扶著老人,盡管現場氣氛十分緊張,但人們逃生、自救、互助,一切都有條不紊。
隨后,志愿者開始清點人數,查看傷亡情況。“地震”發生后,醫療救護組的成員拎著急救箱,抬起了擔架,一頭扎進“地震現場”,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趕赴受災現場展開救護。
“快點,快點,地震了!”聽到第二聲警報響起,8號樓4單元的陳大媽立馬抱起孫子往樓下跑去。此時,陳大媽早已氣喘吁吁,她用手拍著胸脯,臉上卻露出了一絲微笑。“聽到第一聲警報后,能跑就跑,來不及跑也要躲在家里面積比較小的地方。第二聲警報后就可以有秩序離開,找個寬敞地方避險。這些防震小知識都是通過這幾天培訓所學到的,在今天的防震演習派上了用場。”原來這只是一場防震疏散演練……為紀念“7·28”唐山大地震37周年,將防震減災知識帶進社區,臨汾經濟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局組織了這一次防震疏散演練。該局負責人白跟勝告訴記者:“此次開展防震疏散演練,主要是讓居民普及防震基本知識,提高居民應對地震災害的自救能力,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傷亡和損失。寧可千年不震,不可一日不防,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將防震知識在廣大居民中普及開。”宋延輝是坂下社區的居民,同時也是此次防震演練的一名志愿者。“這幾年,全球范圍內發生了幾次比較大的地震,帶來的傷亡和損失比較大。我打心里認為組織這樣的防震演練非常必要,在演練中我們學會了如何沉著冷靜地應對災難,保護自己。”他主動給居民講解演 練的重要性,與物業溝通場地問題,在小區義務發放防震知識宣傳單……前前后后忙了多半個月,為這次演練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。
這次演練活動設置了緊急避險、應急疏散、自救互救、應急救援、醫療救護等多個科目。通過開展演練活動,向廣大居民普及了防震避震知識,增強面對地震等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。為使各社區居民能夠了解更多的防震減災知識,臨汾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局現場發放《地震來了怎么辦》一書3000余冊,防震減災知識“進機關、進校園、進社區、進企業、進家庭”活動版面200個,防震提示版面2500個……記者 段小婷 李衛紅
責任編輯:劉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