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片片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生機盎然,一條條新修機耕路平坦坦通,一眼眼農田機井成了旱澇保收的“聚寶盆”……初春時節,在霍州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,這里散發著現代農業的氣息,這里注入了農業綜合開發的滾滾熱潮,這里呈現出大開發大發展的勃勃生機和喜人景象。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,高效農業改造項目和產業化項目都相繼建設完成,富民優勢日趨凸顯,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,閃耀在廣闊的大地上,唱響了霍州農業綜合開發的希望之歌。
近年來,霍州市按照“規模化開發、規范化管理、精細化建設”的總體思路,以“一崗雙責三服務,八注重八實現”為主線,緊緊圍繞“農業三大基地建設,重點突出產業發展”,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核心,以扶持引導龍頭企業為帶動點,全力打造農發品牌,著力改善全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農業生產條件,為全市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。
農業綜合開發立足之地是農村、發展之重點是農業、服務之對象是農民。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,讓農民的生活富起來,是農業綜合開發的首要目標。為此,該市牢固樹立富民理念,并把這一理念滲透到農發工作的各個環節,真正讓富民理念引領農發工作的方向。為此,該市通過宣傳政策、解決施工過程中的人地矛盾等措施,讓農民充分理解、參與農業綜合開發工作,為做好工作創造條件。
針對當地農業開發區域分散、連片整體開發未能成片、開發效益發揮潛能減少這一狀況,該市專門組織農發技術人員對全市全面進行梳理,科學規劃、詳細測量、認真選擇區域,制訂出臺《農業綜合開發三年規劃方案》,引導產業發展方向,推動區域產業發展。
在選址上,該市堅持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為核心,以扶持龍頭企業為帶動點,引導區域產業整體發展,重新打造糧食基地,建設一個新的“米糧川”。根據這一指導思想,該市農業綜合開發辦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了實地考察,詳細測量、科學規劃。根據地形地貌、流域垣面等實際和產業發展趨勢,劃分為3個區域。
一是東王片區域:該區域東高西低,垣面比較平緩開闊,土層肥厚,氣候適宜種植干果林,水資源充足。如果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造,充分利用自然和現有水源,可開發水澆地、擴澆地4000余畝,從而為該區域調整產業結構,建設優質干果林基地,打造一村一品,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。
二是馬刨泉片區域:該區域涉及垣面比較平緩,地塊整齊,土地肥沃,屬于該鄉的主產糧區。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造,修繕渠道,修復水井,埋設管道,可全部恢復原澆水地,另新修機耕路,可極大地改善當地的生產條件,進而有力地推動整個三教鄉乃至全市的產業調整,為建設小雜糧生產基地奠定基礎。
三是上三教片區域:該區域地形地貌復雜,溝壑垣面錯綜交叉,垣面呈階梯狀,全部為旱地,但是該區域土質肥厚、土壤肥沃,具有種植優質小雜糧的條件,尤其是小米品質好、營養豐富。霍州市健峰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就在此區,注冊了“古衙黃”小米,現生產基地面積1300余畝。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,可以改善該區域機耕路建設,利用地下水,擴澆部分面積,提高基地產量和作物品質,進而使龍頭企業帶動整個區域發展,不斷增加農民收入。
農業綜合開發就是要通過綜合開發的手段,讓農民富起來、農村經濟發展起來、生態好起來。該市堅持把農業綜合開發與產業發展、新農村建設、改善生態相結合,首先通過測土配方、增施有機肥、引進優質小麥和玉米新品種等措施,推廣旱作農業,改變了土壤有機質和腐殖質的含量,通過新打機井、埋設管道等措施,擴大了水澆地面積,為農業的穩產高產創造了條件;其次通過架設高低壓線路、新修機耕路、栽植路旁樹木,控制了水土流失,有效地改善了生態,大大改善了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區的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了農民增收的后勁。2013年,該市農發土地治理項目為張望垣中低產田改造項目,該項目涉及大張鎮張望、小張望、獅子洼3個行政村,開發面積5100畝,總投資659萬元。目前,該項目現已完成新打機井5眼,配套1眼,安裝灌澆管道18公里,架設高壓線路1.4公里,新修高標準水泥路4.8公里。2014年,該市將繼續加大西張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資金投入,打通北山公園與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道路,并硬化貫通,引進先進技術,推廣示范大棚肥水一體化,加大園區科技含量,使園區建設真正成為該市現代農業的標榜田。
在抓土地治理區域建設項目的同時,該市十分注重全市農業產業發展方向、發展動態及發展規模等,積極主動了解全市農業種植、養殖、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情況,大力扶持同興養雞、霍山兔業、健峰種植等龍頭企業、農民合作社,拓展和引領主導產業快速發展。今年,該市產業化項目為霍州市新增500噸獺兔肉制品加工擴建項目,由霍山兔業有限公司承建,完成投資211萬元,將進一步提升該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。
記者 范韶華
責任編輯:秦芳媛